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心得(一千零六十): 奉先
火鳳燎原系列小說第二集, 前一本翼德講張飛, 下一本聽說是子龍,
這本則是原作作者最愛的奉先,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呂布.
前一本翼德開頭先點結局, 再倒著細數發跡前的虛擬故事, 偏武俠.
這一本奉先同樣先講結局, 接著以呂布和丁源恩怨情仇為主軸,
剛開始步調緩慢, 等劇情帶到反叛丁原後, 直接接上原本漫畫劇情,
再按照原作發展照著寫一回董卓結局, 之後帶往結局. 比較起來,
這本更重視原作發展, 和翼德這集虛擬個武俠風味前傳差異很大,
沒有看完漫畫呂布反董卓的讀者應該完全看不懂後半那些原創角色是誰,
不過沒看漫畫而來讀小說的人應該很少吧...
故事按時間軸來走, 有時反過來改成以列傳方式陳述, 所以下面介紹略有改寫.
呂布背負著 "不是人"的奇特稱呼, 在沙漠中被丁原帶回收容, 處處受排擠,
之後在一連串刺客陰謀後, 丁原露出老謀深算有勇有謀真面目, 提拔呂布,
兩人雖結為父子, 卻以計中計暗算對方, 各有盤算, 計中計外還有計中計.
呂布從刺客裡提拔少年改名為張遼, 又收勇士高順, 建立十全呂布機制,
終於在董卓入京時看到更強的挑戰目標, 於是與丁原計中計中計,
董卓軍部下也各自支援這對義父子, 計中計中計, 計中計中計中計...
簡單的說, 這本非常符合漫畫原作風味, 所有的武勇都是計中計,
重要角色幾乎都把功夫當成計略用的籌碼, 打勝會稍微吹噓一下,
落敗過不久也會說 "因為我為了計略只能守不能攻真累...", 大致是這風格,
以 "不是人"三字貫穿全書, 這也是原作陳某以前畫過的呂布漫畫主題,
所以這本感覺起來, 比翼德一書更貼近漫畫, 喜歡原作算計風格的讀者,
應該會看得很高興吧, 即使漫畫版呂布退下舞台, 還是在外傳繼續計中計.
反過來說, 要是對漫畫那種硬是要湊計謀的繁複感厭倦的話, 這本就很不討喜.
和前一本類似, 這次同樣不寫軍事作戰, 呂布對手是刺客, 戰鬥用計謀,
對於角色性格側寫也有獨到之處, 特別是丁原和董卓對抗時的形象處理得不錯.
呂布被部下綁起來的對比也別有一番風味, 但是在選角時或編織劇情時,
總覺得受原作拘束很嚴重, 遷就陳某畫過的那些計謀(大概是陳某有要求吧),
也為多湊些人進來, 時空挪移一番(例如暗示關公刮骨療傷, 演義在七十五回),
這些元素擺進來時銜接不是很順, 反而有點綁手綁腳, 中斷故事情緒的錯覺.
另外就是文白交雜的問題, 有時為了氣氛或詞藻, 筆法仿文言文,
但接著對話卻也為了氣氛直接用俚俗白話, 看來不太協調, 算是小瑕疵吧.
如果衝著陳某原畫來看這本的讀者會失望, 這本只有意象插畫幾筆,
至於為何不畫普通插畫, 在前言有作者的解釋方式, 可以參考看看.
這次的奉先完全依著原作的風格來寫, 計中計中計, 刺客代替士兵,
所有重要人物都是才智過人, "計!", "計中計!", "計中計中計!",
誰接不下去就輸了... 大概是這種感覺, 也符合原作對呂布的詮釋方式.
喜歡這種風格又熱愛原作表現方式的讀者可以在這本感受高深莫測的鬥智與鬥力,
把它單純當成文字呈現的陳某漫畫也不為過的程度吧.
"計中計中計"
回覆刪除這只會讓我想起讀神的經典台詞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太衝動了"XDDDD
果然是太衝動的年輕人
回覆刪除連賭神的賭都可以打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