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心得(一千二百七十三): 墜機之前,9分20秒 (Nine Minutes, Twenty Seconds: The Tragedy & Triumph of ASA Flight 529)
作者: Gary M. Pomerantz
出版: 大塊文化
連結: 大西洋東南航空529號班機空難(wiki)
這回要來介紹比較正經八百的作品.
提到災難故事, 多數人腦海直覺反應應該不脫淚水, 勇氣, 生離死別...
再將諸多形象加諸在英雄身上, 期望戲劇性完美結局或殘缺美感吧.
的確, 以災難故事而言, 這些都是扣人心弦要素.
那麼, 若是災難紀實報導, 演員換成平常百姓, 沒有奇蹟推波助瀾呢?
本書以實際發生空難事件為題材, 為墜機事件相關人事物起筆,
紀錄這場意外事件前因後果, 介紹相關人物背景, 並追蹤後續發展.
或許以人數而言, 比起動則三位數罹難者大型班機空難,
這場小型飛機墜毀傷亡並不算最慘重, 但對當事人來說,
永遠都是最刻骨銘心的回憶.
空難是瞬間的極強音, 人生卻因此譜成一連串變奏曲, 這就是意外事件本質.
這本書一共分為八個章節, 以某維修廠日常生活開場,
既沒有驚濤駭浪, 也看不到血腥殘忍畫面, 為接下來意外做對比.
直到第三章, 故事還在講機組員和乘客平凡無奇生活, 個性,
以及對此趟航程的想法, 相關人物繁多, 內容平和, 步調緩慢.
第四章開始, 作者改描寫短時間接踵而至事件, 帶出墜機意外時混亂場面,
由標題九分二十秒倒數計時, 直到墜機, 再轉第五章火場逃亡,
眾人有堅強也有怯懦, 稍有遲疑便是天人永隔, 急促氣氛與前三章截然不同.
倘若要賣弄英雄事蹟或慘絕人寰悲劇, 墜機事件大抵到此以驚嘆號結尾.
但本書用了一半篇幅鋪陳第三部份: 醫療, 心理建設, 訴訟, 重回現場
這場意外並非皆大歡喜童話, 有人痛苦活下來, 也有人選擇離開,
繼續走在人生道上的可能得背負更多傷痛, 壓力, 甚至下一刻可能也得走,
除此之外, 包含律師與媒體都對倖存者興致高昂, 急著塑造英雄或卸責,
相關家屬或社會大眾同樣抱著質疑態度, 在內心審判倖存者表現是否夠勇敢,
諸如此類後續, 並非總是以積極光明收尾, 讀起來也格外感慨.
這是一本盡量避免塑造英雄或悲劇人物的報導類作品, 沒有奇蹟或國仇家恨,
而是將真實發生事件以盡量簡單描述記錄下來. 也因此文字部份難稱精美,
尤其多達三四十位相關人士背景敘述部份顯得比較雜亂, 使得前三章有點悶,
也導致四五章互動時非常不容易分辨人物, 以及五至八章後續跟著混淆角色.
我覺得這是本書最不親切處, 倘若稍微記住重點角色, 應該就能豁然開朗.
面對災難事件, 若是哭得肝腸寸斷彷彿過於濫情, 輕如鴻毛又似乎太過冷酷,
這本書並不直接決定讀者該感傷或欣喜, 鮮少以情緒性字眼渲染災難,
也不迴避後續可能也有頹廢喪氣, 甚至消極的後遺症... 只是謙卑地表達一個概念:
這是一部由平凡人擔當要角演出的插曲, 我們正在閱讀他人的故事.
這或許就是報導性作品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