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電擊小說大賞", 光是這點就蠻能吸引人嘗試的.
實際看過後的確是非常有料的作品.
是一個不花俏, 沒有強調超人般的戰鬥, 溫馨感人, 樸實典雅之作.
由教會支配的世界持續地搜捕 "不死人".
這群擁有無限再生力量的最強戰士席捲了百年前的大戰, 為人們所畏懼.
琦莉是個被教會學校收養的女孩, 身邊總是缺少朋友, 孤伶伶的.
她的心中一直有個想法, 認為神和現在教會講述得不一樣.
可是這樣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回應.
能見到幽靈併讀取過去記憶的她, 偶然間遇到了哈為這個流浪青年,
還看到一台被惡靈附身的收音機.
哈維想要把收音機裡的士官長靈魂帶回他葬身之所, 卻不願意多解釋理由,
而那一天, 因為一場意外, 琦莉發現哈維是不死人...
第一本的故事大至上是彼此還算獨立的故事組合起來的.
除了開頭的相識和結尾的對決外, 其他部分多是溫馨小品.
以特殊設定來說, 這本沒有玩很多, 可是卻都蠻切入故事核心的.
一般來說, 靈感少女和不死戰士的組合多會使人聯想到帥氣的戰鬥和華麗技巧,
不過這作品高明之處就是在於捨棄這類只有炫麗卻沒內容的老梗,
反而以贖罪和追求安寧死去的方式來詮釋隱藏在力量另外一面的孤獨感.
哈維很強, 但是卻選擇迴避, 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可以安心躺下的場所,
這樣的故事走向淡化了動作場面, 而多了些心理層面的描寫, 也可以讓故事更充實.
在描述不死人之間對於生活的選擇方式時, 讀者也能對細膩的劇情安排多些共鳴.
第二本琦莉脫去了少女的嬌羞和柔順, 剪短頭髮, 變得堅強.
這本的舞台都在沙之海上展開, 一男一女一收音機的組合變得很穩定, 各司所職.
比較起來, 這本想要表現的主題偏向 "沙之海的終點"這個概念,
也許可以視為 "流浪漂泊者的最終安歇地"這種形象的延伸吧,
這和流浪者哈維的內心世界剛好可以呼應, 劇情也安排像是承諾或時代改變這些要素,
最後搭上終點之處的描寫其實是恰到好處.
若要說故事安排, 世界設定, 角色的形象等大概這本都是上上之選,
可是提到作者的寫作技巧, 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作品的在描述場景上過於草率甚至省略許多潤飾的字眼, 因此人物鮮明,
但是周遭環境的描寫卻付之闕如. 第二本在沙之船有許多移動角色的片段,
會讓閱讀者一頭霧水, 分不出來各個人物現在已經走到哪裡,
那邊的環境是不是因為很暗所以才會失手或遭到偷襲, 為什麼不離開該處... 等.
更不妙的是沙之船算是一種原創的舞台, 每個讀者的想像應該會有差異,
可是光是角色現在到底是在陰暗船艙內或是船體外伴隨著滾滾黃沙,
都沒有足夠的文字來描述, 這點老實說可能要扣不少分數.
另一個也很嚴重的問題是敘述上的模擬兩可.
作者是述說故事的代行者, 對於一個事件有或是無應該要了然於心.
在這作品裡卻充斥著括弧補述的手法以及以作者身份出來說 "我也不知道"的情節.
角色對某件事情的認知要是可以述諸文字在小說中提出,
那作者的身分不是當事人, 就是高過一切的第三者.
本作是後者, 作者扮演說故事的角色, 可是經常說到一半接上一句 "其實我也不知道",
又把前面描述的情形弄得模糊難辨, 這個寫法過於瑣碎且混淆身份,
而且也顯示了在邏輯性上掌握不佳的毛病.
兩本裡面這個問題都非常嚴重, 對於小說來講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這個作品的第一本也有漫畫, 翻譯名稱略有不同, 兩本完結.
翻譯成除靈少女是蠻怪的, 琦莉應該是靈感少女啊.
漫畫把小說原本很弱的場景描寫和優柔寡斷的旁白混淆一次解決了,
畫工上感覺也比小說插畫順眼, 整體表現我認為又勝過小說一點.
除了一開始分鏡太擠之外, 沒有什麼缺點好挑剔的了.
就拿第一本個人認為最驚喜的片段來比較.
貝佳說要去搭火車, 可是劇情急轉直下, 轉為叫人意外的發展.
小說的部分:
漫畫的部分:
有些場景要是能清楚解釋一下的話, 其實會好一些.
這幕雖然是第一章, 而且貝佳的身份也很微妙, 不過大概可以說是重要的高潮,
也是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的關鍵轉折, 小說部分那段幻影留在原地的描寫力道有點弱,
在這裡也沒有配插圖, 老實說震撼度真的有差異.
插圖的話如右, 氣氛不錯, 技巧正統.
算是有把整個戰場荒蕪感表現出來.
不太算是很顯眼的感覺, 但是目的有達到,
沒有過度搶走本文的風采, 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要做個總評的話, 本作品無論是漫畫或是小說都非常有可看性.
這是一個很漂亮的故事, 有著感動人心的力量, 角色和世界融合得很貼切.
相較於故事本身的九十分, 作者的描述大概只能給七十分, 寫作方式可能需要調整一下.
插畫的部分老實說蠻普通的, 雖然是大賞...
如果時間不夠或是希望先體會世界觀的話, 以漫畫入門會比較好.
漫畫一開始對貝佳這角色的描寫充滿了愛, 應該會比小說部分的虛幻描寫好一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