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生死的珠罌神在四百年前被殺, 可是人們沒有因此跳脫死亡,
反而在死後因為靈魂無處可去, 有部份變成謫仙, 也就是惡鬼.
因為害怕珠罌神復活後的報仇, 於是人們在地獄建立了新的守護機制.
這是第一屆角川輕小說大獎金賞, 也是我四本裡最後看的, 作者久遠.
除了因為很厚, 封面很好摸, 以及已經有很多人先看這本,
最大的原因是這作品爭議太大, 我需要挪出時間細看.
第一屆金賞, 無論如何都會成為目光焦點, 而實際上這的確是爭議之作.
因為殺了閻羅王才發現根本沒有辦法得到永生, 而且閻羅王死前還下詛咒,
說當血族A全部死光後他就要復活, 所以人們保護最後的一位血族A, 建立體制,
在地獄設立了五天王十大城主, 這位血族A要吸收五天王精氣來得到不死之力,
而各有武器和血統的五天王還要身兼戰鬥職位, 偶爾打打人類死後化成的厲鬼,
或鎮壓其他反對新地獄共和國的反動份子. 主角是被抄家後的某位少女五天王,
在經歷了某些意外後, 也和其他人對於這種保護血族A的作法開始有所疑惑,
出於大家都想試試看越線會不會怎樣的心態, 大人物們互相埋陷阱給對方跳.
很抱歉我必須以這種方法解釋故事大綱, 因為原作用了蠻多的專有名詞,
光是解釋各種名詞, 就會讓故事變得很冗長, 因此把過多的設定踢掉, 簡化如上.
對照表:
閻羅王(罌龍神), 詛咒(歸血), 血族A(羔戮), 體制(箱珠), 五天王(五義人),
十城主(十殿判官), 武器(法寶), 厲鬼(謫仙), 新地獄共和國(籠庭)...
名詞對照表因為還很長, 在此先打住, 總之, 這是一本暗號化的作品.
故事中利用許多華麗卻生冷的自創詞彙來包裝, 也將句子修飾得很細緻.
這部份正是引來兩極評語的最大癥結.
在急著下定論說他是好是壞之前, 讓我們來講一段歷史.
不過因為懶惰與集中主題, 我會省略一些佐證和辨正的工作,
這段文章非常的漫長, 而且也很主觀, 感到厭煩的請直接拉到下一張圖的位置.
少女武俠.
在此要先請罪, 這個用詞是我為了方便解說而創的, 在此用來代表一種文風.
距今大約十五年前, 在中學生之間出現了一種流行於特定族群間的創作.
詞藻華美, 語句精雕, 歌詠生離死別悲歡離合, 背景多為武俠神仙,
因為創作者幾乎都是國高中女生, 內容也纖細敏感, 因此我會把這叫作少女武俠.
這類文章除了出現在同好者的交流場合中, 也經常佔領校刊上的重要位置.
我以前高中念的是教會學校, 可是這環境下的校刊卻看得到華麗耽美的少女武俠作品.
少女武俠通常是青春期少女的一種抒發, 因此內容上會兼具纖細與淡淡的憂慮,
例如說問什麼是永生, 什麼是輪迴, 什麼是真愛, 有沒有再會...
看了花便要歌詠美麗憐惜短命, 見了水只能是滂沱千條或是靜如明鏡, 不可提水溝等沒意境的題材.
也許各篇作品的人物或是故事會有差異, 但是整體看起來主軸倒是挺一致.
而且這種少女武俠太年輕因為詞窮寫不出來, 但是長大後因為沒那種心思, 也寫不對味,
名符其實, 是少女時期的一種特權.
在劇情的安排方面, 少女武俠會偏向以 "規矩"來處理, 設定一堆規則,
讓所有角色被迫做出很悲傷或是不得已的選擇, 然後再以更多的新規則來發展後續.
少女 "武俠"之所以會說武俠, 就是因為這種用來製造劇情的規則通常是幫派世仇或是守護的職責...
利用各種自己設定的規則來強迫主角走單線劇情最後引發大慘案, 是少女武俠常見的處理方法.
這其實效果通常很好, 因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命運, 束縛, 牢籠... 這些意象.
在繼續講解少女武俠結構之前, 我想引用鏡花緣第三十一回的片段:
多九公道:「既無韻書,為何你們說的,老夫都不懂呢?」唐敖道:「其實並無韻書,焉敢欺瞞。此時縱讓分辯,九公也不肯信﹔若教小弟講他所以然之故,卻又講不出。九公惟有將這『張真中珠』再讀半日,把舌尖練熟,得了此中意味,那時才知我們並非作弄哩。」多九公沒法,只得高聲朗誦,又讀起來。讀了多時,忽聽婉如問道:「請問姑夫:若照『張真中珠』,不知『方』字怎樣讀?」唐敖道:「若論『方』字……」話未說完,多九公接著道:「自然是『方分風夫』了。」唐敖拍手笑道:「如今九公可明白了。這『方分風夫』四字,難道九公也從甚麼韻書看出麼?」多九公不覺點頭道:「原來讀熟卻有這些好處。」大家彼此又問幾句,都是對答如流。
知道規則後, 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也不過是普通對話再加上些許轉換而已.
少女武俠的用字通常很精細, 很華麗, 但是不見得通俗好讀, 甚至有許多會出現謬誤.
舉個例子, 說到 "月", 那就不能寫月亮, 因為月亮不夠精雕細琢, 於是要改稱一輪皓月, 改稱太陰,
這樣即使在語意上不通順, 至少還可以博得詞藻華麗的美名, 而通常在投稿比賽時, 這會稍微有利些.
因此寫到走火入魔時, 甚至就會翻特殊字典, 將各種常用詞句重新替換加密, 而產生腦海內的密碼表:
藍色 -> 雀藍, 湛藍, 葵藍, 玄藍, 烏克藍... 即使最後那個是錯的也沒關係.
為了詞藻華麗, 或是句型奇美, 因此少女武俠也需要重新組合某些 "密碼", 創造新用法.
這部份就會在中文系教授和國文教師之間引發爭議. 在此, 為了解釋, 我必須失禮地假設一個情境:
四十歲仍小姑獨處的高中國文老師給了少女武俠高評價, 每當日夜詠唱, 就渾身感動.
七十五歲的中文系老教授氣得老眼昏花, 將稿子扔在地上, 對裡面毫無意義又錯誤百出的自創詞彙感到憤怒.
事實上, 他們之間並沒有對錯, 因為這正是少女武俠最根源, 也最難解的爭議.
詞彙的再創造需要的到底是創意, 鍵結, 或是引經據典, 言之有物?
別說是文字, 就光是拿到生活間大小事情, 問說什麼叫創新, 每個人都還會有自己的主觀看法.
見解沒有對錯, 不過作品有好壞 -- 特別是在需要評審的比賽中.
也因此, 曾經有一度, 這種文風席捲了國高中, 在青澀少女身上種下文學的火苗.
雖然是小眾, 卻小得很亮眼, 小得很燦爛.
如今, 這種需要大量詞彙堆砌的文風幾乎絕跡, 至少在校園裡頭不再那麼流行了.
除了和校內風氣改變, 學生有比寫文章更好的娛樂, 內容被評華而不實千篇一律之外,
最大的因素還是 -- 網路.
在三百萬人上網計畫推行後, 更多樣化的文風吹皺一池春水, 讓少女武俠起了質變, 走入歷史.
同樣, 因為這段過程和興衰實在太漫長, 就先點到為止.
少女武俠是一種文體, 一種風格, 而不特定指武俠風味, 只是作品經常沿用類似背景而已.
我蠻震撼的, 因為在我手中這本 "罌籠葬", 正是睽違已久, 可以說根本絕種的少女武俠作品.
大量暗號化, 精研字句, 人物華美, 探討生死輪迴, 設定各種規則...
這次角川第一屆輕小說比賽的得獎作品當中, "中華風"一直讓大家帶有雜音.
的確, 罌籠葬裡頭的各種暗號化過程中, 有非常大量的引用, 但也伴隨著誤解.
義人, 羔羊... 這些其實是來自基督教文化的元素, 可是卻被重新打散鍵結,
硬生生地變成了以詞藻包裝的中華風 -- 所謂 "外國人眼中的中華風味".
我也不認為這叫作中國風, 但是, 基於他是少女武俠, 我覺得這是 "台灣風",
曾經風靡一時, 很罕見, 而且的確在台灣的國高中校園內, 風光過一陣日子, 屬於台灣創作者的文體.
光是這一點, 我覺得就足以因為代表性而雀屏中選, 這是很難能可貴的突破.
接下來把話題轉回網路上沸沸洋洋的爭論上, 到底為何會有這麼兩極的評價.
讓我們回到稍早一點的話題, "暗號化".
這作品用了很多詞彙來加密用語. 例如說 "復活"一詞, 這詞在文章裡叫做 "歸血",
但他就是復活的意思. 歸血這兩個字其實就是暗號化, 看得懂的人會懂, 看不懂會猜,
這個詞很精美, 但是其實是沒有意義或是考證的.
倘若我這裡改用 "還血", "逆起", "葉凋", 那他一樣是復活這兩個字的暗號,
我寫的名詞不能被挑戰意義, 因為這就是正確無誤的真理.
當然, 這個詞不會讓所有人立刻看懂, 看不懂的人會覺得這是深奧好詞, 或自己找答案.
不過, 也因為如此, 這種文體一開始就設定了閱讀者必定要接受這種寫法的前提,
如果你知道歸血跟本只是在堆砌文字, 你會想要撕書, 但是現在有個委婉的說法,
我們可以把歸血當成是一種 "設定", 在這個世界, 歸血被設定成復活,
那是一種自創語言.
所以這作品會風評兩極, 關鍵在於這一開始就已經存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族群.
來個達達主義風味的問題:
維納斯像很美, 八駿圖也很美, 於是我們拿維納斯像的碎片包在撕下的八駿圖卷內, 這是美麗嗎?
爭議落在 "協調性"上頭. 用根本不相關, 不同文化拼貼出來的東西,
在專家眼中是非常荒謬可笑, 可是普羅大眾是單純的, 他們不要歷史悠遠,
他們要看得爽快, 雖然有個複雜的東西看起來一點都不爽快, 卻高深莫測,
於是人們出於對未知的敬意, 把爽快拋在後面, 擁抱華麗卻沒有文化的東西.
我想, 這是反對這作品者的共通憂慮吧.
可是作匠要的是看了美麗買下產品的大富翁, 而不是一貧如洗人數又少的老教師.
輕小說是向大眾文學傾斜的一個領域, 無可厚非.
當大眾被包裝的手法所說服, 無論看得懂與否, 美的定義就隨著群眾轉移.
金賞這本會脫穎而出並不意外.
而會寫出這樣雕琢的作品, 卻在文壇無法展開, 這件事情也並不意外.
因為這一直是矛盾, 不只是少女武俠的矛盾, 不只是文學的矛盾, 而是在所有小眾與大眾間的矛盾.
既然矛盾的發生是必然, 那麼矛盾的本質就是必然.
罌籠葬這作品不會只有好壞對錯, 這是一部必然受到被爭議圍繞的作品.
商業價值在此比文學價值更有討論空間.
附帶一提, 雖然我不是個很有才學的人, 但我還是要不知羞恥地以看過這段發展的過客自居,
對有志於接下來的比賽以及受此作品鼓勵的創作者, 說出我內心主觀而獨斷的判斷.
少女武俠並不是作品的本質, 這是一種風格, 一種形象.
久久一見的這類作品會受到青睞, 但也要有其他條件配合, 天時地利人和一項不可缺.
天時來自於時代的差異, 地利出自比賽單位的開放, 人和出於評審與其他參賽者配合.
如果單純受到鼓舞, 邯鄲學步, 硬是改走這類風花水月類型的作品,
很可能因為模仿者遽增, 而讓太多浮誇的作品同時失去光彩.
少女武俠是很難第一眼分出優劣的風格, 可是審稿者卻可以很快發現自己看太多同型作品而感到厭倦.
過猶不及.
用了非常冗長的篇幅解釋我對這作品隱藏於後的意義,
接下來要把問題很單純地回到普普通通的心得加上小意見.
罌籠葬在角色與故事兩塊大餅上大致都捉得不錯.
雖然都有些許可改進之處, 但整體表現值得讚賞.
故事內容雖然因為有很多累贅或是不太重要的劇情, 而使這本過於厚重,
不過在主線上的兩個重點, 五義人對體制的懷疑, 四百年前的人際關係,
這兩點上算是各有表現, 前者有一些為了悲而悲的束縛感, 不過後者倒是很自然,
雖然出現的時間很晚, 卻能擔負起完結一個故事的重責大任, 這點是可喜的.
角色雖然有大量而且不必要的設定, 而且角色真的過多, 不過在主角的描寫上,
倒是成功地塑造出一族最後遺子的形象.
描寫手法請看上面超長一串的 "少女武俠"解說.
不過在此要提個毛病, 那就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以及旁白身份混淆得有點嚴重.
這其實是蠻多創作者的共通問題, 但是在華麗詞藻的掩護下, 看起來倒是還好.
最後來討論一下插畫.
雖然聽到一些關於封面的批判, 不過這本插畫與內容的契合度,
應該可以說是四本得獎作品最佳. 和其他三部處理方式不同,
金賞非但有拉頁, 內容插畫安排上也和愛情小說類似,
只在章節交替處畫一些象徵性的扉頁, 而這點更加深了 "不像輕小說"的論調,
我想應該是為了區別出第一屆金賞的獨特性吧.
總之, 罌籠葬是具有強烈特色的作品, 因為天生的特性讓他不圓融, 充滿最兩極的評價,
不過以內容來看, 其實是有一定水準以上的表現, 而且故事本身收得夠完整.
這本丟回十五年前或是丟到十五年後, 可能就不會叫人驚豔, 但不折損他在當下的金賞光環.
我認為比賽這種事情有許多創作者無法掌握的關鍵, 而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這本罌籠葬,
的確足以因其獨特性站上最顯眼的舞台, 激起新的波瀾.
這本作品沒有對或是錯, 他是第一屆角川輕小說大賞的金賞, 如此而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