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閒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閒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閒聊: 都市傳說 ~ 臭蟲的寄生性射精行為


最近為了找故事點子向生物界取經, 有些異象著實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奧妙.

先前閒談時, 有人提到臭蟲有普遍的同性交配行為, 但始終沒有資料佐證.
最近無意間再想起這件事, 乾脆自己查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先強調, 我與生物學完全無緣, 隔行如隔山, 如有誤解還請見諒.

臭蟲採取外傷性授精(traumatic insemination... 不知道怎麼翻譯)方式交配,
雄性臭蟲會擒抱其他成蟲, 以性器官直接刺破對方身體, 直接注入精液授精.
然而, 雄性臭蟲卻也同樣對其他雄性擒抱後射精, 這種奇特現象引起科學家好奇.

在(Trauma, Disease and Collateral Damage Conflict in Cimicids)這篇研究,
研究者明確記載這現象, 雄性與雌性成蟲體無論外觀或是尺寸都類似, 經統計, 雄性臭蟲不分性別交配, 強送精液到其他蟲體內(卡方=3.3;p>0.05).

研究者為此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The observation that fed males are rapidly and frequently mounted by other males may well have been the origin of the 'ejaculate parasitism' story.

觀察顯示雄性成蟲屢屢被其他雄蟲擒抱(強暴), 似乎足以帶出 "寄生性射精"一連串故事.

研究者並未對寄生性射精給予詳細定義, 但望文生義, 大抵可以想像成這樣的狀況:

 雄蟲 A將精液射在其他同性蟲 B體內, 受害者 B再與其他雌蟲C 交配,
 這可能把加害者 A的精液散播出去, 變成 B與 C交配, 卻是 A的精子播種成功.

聽來很驚悚而且合理的故事, 但研究者並不這樣想, 隨後附上數據解釋.
根據研究者所述, 即使雄蟲不分性別隨意交配, 但留在雌蟲身上時間遠超過雄蟲.
雄蟲在交配動作後, 才會分辨對方性別, 發現與同性交配, 會趕忙撤退, 避免寶貴的生殖機會白白浪費.

講得淺顯一些, 在臭蟲男眼中, 不分男女都一樣可口誘人, 哪管驗明真身,
先上了再說, 過程發現對方也是帶把的後就草草結束, 急忙找下一位交配對象.

後續相關研究也很有意思.

在(Homosexual interactions in bed bugs alarm pheromones as male recognition
signals)這篇研究中, 研究者認為臭蟲沒有利用性費洛蒙或其他遠距離方式辨識性別,
反而是直接以尺寸和外觀決定對方是否值得交配. 總之, 先上再說.

那為什麼交配後能知道對方是雄性還是雌性呢?
原來受害雄蟲會散播警告臭味, 叫上頭那個大色鬼快離開.
科學家利用這機制, 故意在雄蟲與雌蟲交配時散播警告氣味, 雄蟲果然速速抽身, 不再沈溺溫柔鄉.

這篇研究還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

假使群體全部都是雄蟲, 為了避免無用的同性交配, 雄蟲大多隨時隨地散發危險氣息,
這反而讓蟲隻壽命下降, 因為這些蟲花了太多精力在防範同性強暴這件事上頭.

類似研究還有幾篇, 不過就提這兩篇當代表, 就當分享動物界冷門知識吧.

參考文獻:
Camilla Ryne (2009). "Homosexual interactions in bed bugs: alarm pheromones
as male recognition signals", Animal Behaviour, Volume 78, Issue 6,
pp. 1471-1475.

M.T Siva-Jothy (2006). "Trauma, disease and collateral damage: conflict
in cimicid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Volume 361, Issue 1466, pp. 269-275.


    (全文...)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買了新資料夾... 可是...



為了要收納專案文件, 買了新資料夾. 原本前幾天要買奇美博物館名畫系列,
當時沒袋子裝所以改去精品店買普牌. 以前記得一組裡頭有兩個, 這樣買剛剛好.

在店裡頭翻來翻去幾乎都不認識或沒興趣的圖, 最後只好買比較認識的文學少女.
拆開後大出意外, 兩面雖然都有圖, 卻不是兩個資料夾, 而是一個資料夾背面做袋子.

 / --------______
 ==========-/

這樣不知道能否順利表達意思.
等號那邊是 L型資料夾, 然後資料夾有一面和袋子共用, 袋子有袋口但是關不牢.

這是什麼設計啊... 好難用, 難道是為了節省材料嗎?
特別是袋口那個地方只是塑膠直接折下來, 這樣很容易壞掉的, 收在書包也會卡.

唉, 之前買小空那樣兩個很好用說.

然而, 惡夢才正要揭幕.

請看右圖, 把文件裝入背後袋子後...

沒錯! 袋子圖案印在裡面那層, 也就是說裝了文件就看不到圖,
只有左下角版權聲明看得清清楚楚.

啊... 設計成這樣到底有什麼好處啦!
雖然說可以塞自己喜歡的圖當封面, 但這樣作成塑膠質袋子也沒有意義.
真是叫人無言以對... 放了東西就看不到圖, 對於週邊產品而言,
等於是半個死刑了.

接下來比較一下先前普牌的同類產品, 這個是我當時買的小空資料夾.
這張圖是附送的, 原本應該放另一個顏色比較不透明的圖案,
但效果沒這張明顯. 像這樣把圖片印在 "表面"不是好很多嗎?

明明就相信是這種產品的, 卻弄出一個很容易壞的二合一,
難塞又難收, 無法關緊同時容易折壞, 放了文件就看不到圖.
唉... 唉... 唉...

再來拿講談社牌的小唧資料夾當對比, 這個有點年代了.

雖然是半透明雙色, 至少還看得到圖案, 也能閱讀文字,
雜亂一點倒也還能知道資料夾原本是哪個作品的.
相較之下, 看不見學姐的合體袋子只能看到版權說明...

有點遺憾.


    (全文...)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簡單調整一下這個部落格方向


最近事情忙到天昏地暗, 快喘不過氣來了.
恰好介紹系列排到一千兩百五十, 再加上得到不少指教意見,
所以乾脆調整一下這個部落格的發展方向.

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 即日起, 原來佔大部分資料的輕小說漫畫等娛樂書籍介紹中止.
二. 定齊整裡五百篇推薦與冷門書停止.
三. 因為湊三點比兩點帥氣所以有這條.

由於獲得寶貴指教, 認為這地方介紹只有量沒有質, 內容尖酸刻薄,
毫無實質幫助, 外加見解過於簡略或偏頗... 這讓我困擾了很久.
幾經考慮, 大概決定從一千兩百五十一篇開始換介紹方式,
原本五百篇整理一次的兩極推薦書目為了時效配合也將改為兩百五十回一次.
但名稱沿用就是了.

今後也請多多給予指教.

以下為閒聊.

人世間有的事情乍聽之下很扯, 但其實背後有非常離奇淵源.
好比酷駱馬提高校機械澤自稱不懂機械, 這心情我很能理解.

OK, 所以我要說...

1. 其實我不喜歡看漫畫和輕小說或萌圖鑑這類娛樂書籍, 對此我沒什麼熱情.

這是真的!

2. 其實在這裡介紹的娛樂書籍, 大概佔我看的全部娛樂書籍裡一半以下.

這也是真的!

3. 其實娛樂書籍佔去總閱讀時間, 大概也是一半以下, 我估三分之一弱吧.

這同樣是真的.

4. 其實比起娛樂書籍, 我更喜歡創意低能料理.

舉凡香蕉咖哩, 香蕉土司, 香蕉回鍋肉, 香蕉炸雞, 香蕉燉肉...
等等, 我其實也不是很喜歡吃香蕉啦.

事實上, 我喜歡看科普, 圖鑑書, 數學相關, 以及各式各樣雜學書籍,
而且有點像是強迫症, 扣去特定狀況, 每天至少要分配二到六個小時閱讀,
除了傳統書籍外, 舉凡網路資料或是報章雜誌甚至是新聞專題報導, 都很愛,
所以我還挺喜歡圖書館的, 但我喜歡的是書, 卻很討厭圖書館空間的感覺.
以時間而論, 動漫畫輕小說雜七雜八娛樂書籍, 其實只佔了三分之一吧,
然後這裡頭再挑一半以下可以簡單介紹的拿來掃掃圖推廣一下,
除非特別有興趣, 否則一篇介紹大概就是連掃帶寫十到十五分鐘內.
畢竟這不是什麼能獲得直接回饋的差事, 我也不是很感興趣, 當成公益活動在做.
所以今後要怎麼利用這種十到十五分鐘的閒暇時間推廣各類冷門書, 就傷透腦筋啦.

為何是十到十五分? 因為我看漫畫每一本大概都在這時間內, 輕小說由二十分鐘到兩小時,
即使快速看過去, 闔起來後還是能說出八成以上內容與重要流程,
因此大多娛樂書籍我傾向只看一次, 因為首次閱讀是無可替代的珍貴機會,
但要介紹前會重新翻閱找想掃描的頁面就是...

再來聊些往事... 呃, 為什麼這裡要介紹娛樂書籍呢? 啊啊啊, 這絕對是開始就走偏了.
原本, 這部落格應該是每個月有一篇低能創意黑暗料理, 以此為主提的. 至少當初我這樣期許.

可是我沒有數位相機(完)!

最初由友人那邊知道部落格這東西, 興致匆匆弄了一個, 但是卻被吐槽:
"像你這樣只為了趣味而活的人, 大概一個月後就會荒廢啦."
我當時有些賭氣, 但也覺得他說得對.

事實上我也想一個月之後再來買數位相機拍新創意料理, 但連預算都沒準備.
至少賭一口氣, 每天丟點雜七雜八文章, 定期傾倒廢棄物與珍珠, 等到願意起身買數位相機那天吧.

那時候, 我在某站剛好有幾篇文, 就想偷懶拿來放, 雖然內容亂七八糟,
至少每天都有灌溉, 比較不會遺忘還有這地方要擺黑暗料理圖鑑.

開盒玩心得, 看漫畫心得, 記得還有去做點公益活動的見聞.
盒玩... 這個我其實只有每個月固定有十二號在裡面的那周會去買一個, 不是專家.
公益活動... 這很麻煩, 要是之後沒繼續寫會不會因為劇場版技安效應變成壞蛋哪.
漫畫... 這個倒是可攻可守.

問題來了, 要叫什麼標題和標籤呢?

如果有時光機回到過去, 我絕對會立刻跑去買數位相機拍香蕉東坡肉, 不要介紹娛樂書啊.

因為當時異想天開, 想說寫個有編號的介紹專欄, 盒完, 文具, 娛樂書, 正經書...
亂七八糟大雜膾全部丟在同一個編號下, 每天寫一篇, 可以看編號知道過了多久,
於是隨便翻字典找了兩個致命的名詞: 小評, 書評(原本預定還有下午茶店家評)

"不錯耶."

咦?

當我想要介紹新發明香蕉味增湯時, 友人居然推薦我繼續專門介紹冷門書.

"你很愛踩地雷書, 那就拜託你多評論一些冷門書, 這樣大家比較好避開地雷."

喂喂喂, 這就是要我拿錢幫你們選地雷吧.
而且我本來就不是要評論什麼, 那是為了等數位相機而塞的雜談耶.
其實大家根本沒有看下面寫了多少胡扯吧, 只是想看一句話: 雷不雷?

人生分歧無數, 只要錯了一步就沒辦法回頭.
香蕉炸豬排啊, 本來你應該是這部落格主角的, 嗚嗚...

於是, 只好背負著名不符實的書評小評等詞彙, 告別黑暗創意料理, 踏上地雷原.

因此在這裡強調一下, 這部落格 "不是"看書評用的地方, 打從一開始就不是!

以下是我依稀記得的演變過程.

創世紀: 雜七雜八廢水文.
第二天: 偷懶轉貼自己看漫畫心得被捉包, 與黑暗料理分道揚鑣, 硬著頭皮亂寫一通踩雷心得.
第三天: 輕小說當時風氣不如現在百家爭鳴, 所以開始寫冷僻輕小說介紹, 發現很好混篇數.
第四天: 經費用盡, 改貼塗鴉和轉自己的文濫竽充數, 已經變成作業績心態.
第五天: 萌圖鑑全盛時期, 因為太危險了, 於是忍痛開始踩這一區, 慘烈犧牲(書架與錢包的意思).
第六天: 適度轉換, 以介紹和心得為標題, 結果還是被其他地方的人罵這什麼垃圾評論, 誤會大了.
第七天: 乾脆來專寫新書踩地雷算了, 唉唉唉... 香蕉蒸鱸魚大人, 我對不起你.

其實這段期間我還是偶爾推薦普通一點的書籍, 但回饋少得可憐, 果然定型後就沒機會轉變啦.

話說回來, 假使不在意外在毀譽的話, 踩雷還有趣的.
因為閱讀習慣, 所以很多看起來會炸的娛樂書, 我有時會忍住衝動不買, 回家上網先找心得,
但是說真的, 這塊區域太廣大, 多數愛好者預算有限, 外加報憂不報喜, 導致惡性循環:

           -> 看起來很雷 -> 他奶奶的我一定要上網昭告天下啊混蛋 -> 因為警訊沒人買
     -> 衝動購買 -> 看起來很好 -> 就很好, 偶爾聊聊 -> 資訊不夠流通原作還是沒人青睞
 作品冷門 -> 不敢買 -> 上網找心得 -> 沒有心得所以更不買 -> 因為不買所以覺得作品無趣
           -> 上網捉漢化檔 -> 因為有趣推廣時順便無私分享下載 -> 感謝大大
                   -> 因為無趣拼命說壞話大肆宣揚 -> 未看先罵再捉

這樣不太好啦, 說真的.
其實有很多名不見經傳作品還挺有趣的, 只是一直在弱勢資訊分享狀況下無法找到適合讀者.
以商業角度來看, 媒合供給與需求原本就是項藝術, 資訊在此價值非凡.
所以雖然覺得越寫越感慨, 但至少可以在腦海想像某角落有個讀者與心愛作品相遇了,
即使心力交疲外加阮囊羞澀, 或多或少也會趕到一絲絲欣慰吧.
基於這想法, 我不太喜歡直接貼官方介紹文或者是蒙著頭講哪個角色好帥或是今天做了啥,
對於潛在讀者而言, 前者是公開資訊, 後者是惡意捏他或單純炫耀, 是看完後的事情.
這麼說吧...

====
書名: 小叮噹大長篇 VOL.7大雄與鐵人兵團
作者: 藤子.F.不二雄/著

電影版動畫原著︱小叮噹大長篇系列緊接著將推出第七部作品了。
﹁小叮噹﹂這部作品可說是我的畢生鉅著,也即將展開另一段嶄新的冒險之旅。
這次,大雄與哆啦A夢他們同心協力對抗企圖將人類抓去當奴隸,而進攻地球的鐵人兵團。我也用心描繪了這群孩子們,在這場戰役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與友情。

因為聽說很好看, 剛出來xxx(自稱)就馬上捉下來了
哇, 莉魯魯好可愛喔, 萌萌萌
xxx(自稱)看了好感動, 最後她居然犧牲自己耶... 嘿嘿, 不小心透漏劇情了
這次的大長篇也很有趣喔, 謝謝藤子老師, 請為大家貢獻更多作品

(以下為俯角四十五度大眼睛自拍)
====

想知道作品相關消息上網搜尋, 卻看到這種東西, 佛里沙, 我真的生氣啦...
或許就是有類似經驗, 才會抱著推廣介紹各種新書的心情來寫寫塞版面用文章.
但有時候回頭想想, 其實熱情和興趣早就燒光了, 現在或許只是為了交差了事繼續弄吧.

我果然對這領域沒有愛, 還是得回歸香蕉飯糰懷抱啊.

做這種踩雷介紹, 基本上是沒什麼好處的, 寫好話也不會有錢拿, 寫壞話只會惹來批評,
但寫這種東西卻有意想不到用途: 當成買書紀錄!
有的書實在太雷了, 雷到一看完就扔給別人, 結果就忘了買過這本, 事後在店頭看了可愛封面,
連想都沒想就又買回來, 剛翻開, 就淚流滿面, 彷彿見到背棄多年老友, 板著面孔說,
"就和你講, 別把我丟掉, 現在可好, 我又回到你身邊了吧..."
即使不是雷, 有時書買太快, 擺在書架上沒拆封, 過不久又會忘記, 再抱回一本.

在此我要講一下 "奇想大作戰", 畫 saki超能麻將作者出道漫畫, 仿海賊王畫風的冒險作品,
單本完結, 封面很可愛, 內容是橡皮人與魚眼透視世界, 劇情充滿無意義呼喚吶喊與戰鬥,
簡直像是一百元即可輕鬆購入的災難. 第一次我被封面騙了, 買回來, 核爆, 拿去送人.
過了半年後又在店頭看到, 毫無警覺買下來, 再次核爆, 扔到床底下去.
經過兩三年後, 我... 我又買了一次, 這回才剛拆封就發現老朋友熟悉笑顏, 痛哭流涕.

類似重複買的慘劇多得不勝枚舉, 例如史上最強格鬥, 這第三集我買了兩次, 雖然是好作品啦...
守護貓娘三四都失手買了兩次, 最後全堆在書櫃不想拆也不想追了.
瞄一下書架未拆封區, 漫畫大概有三十本沒拆, 輕小說至少也有十幾本完好的,
很多時候買回來後根本就沒動力看, 老是說會拆, 最後都被人借走時才拆封.

所以說, 要是看完作品後趕快寫個簡短介紹, 至少可以提醒自己這本看過了, 別再買啦.
這很重要, 至少現在失手重複買的狀況改善許多, 有寫過部落格多少就留下一點點印象.

OK, 以上囉唆碎碎念, 主要是想藉機表明:

1. 我對娛樂書籍這東西沒有特別熱愛, 單純是陰錯陽差外加好取得又多所以才會隨手寫.

2. 其實本質比較像是推廣或是作品情報, 給不知道作品方向的人參考用.

3. 因此若是風格合胃口, 請花點小錢買回家, 紙本感覺無可取代.

4. 倘若評價不佳或與認定相左, 還請多試試看其他地方介紹, 畢竟這是個人而且快速弄出來的東西.

5. 因為沒什麼感情或堅持, 最近又把預算一口氣用完, 所以不見得會持之以恆做下去.

6. 有任何未來展望, 例如想看香蕉水餃的, 也請提供寶貴意見, 但我還是沒去買數位相機.

感謝看完這一串冗長嘮叨, 希望能為各位釐清這部落格的定位.


    (全文...)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雜談... 關於野中英次



雖然右邊這部 JJ萌藝社先前介紹過了, 但第二集有個地方讓我既驚喜又感動.

說真的, 我很佩服野中英次, 不僅僅是他的獨特畫風,
或是異於常人的搞笑風格, 而是他真的很懂得讀者在想什麼,
選在適當時機代入意料之外驚喜, 精準到讓人咋舌.
有時當讀者猜想接下來又是那一套無釐頭搞笑時,
他便拋出完全相反的意境, 引發完全不同的戲劇效果.


左邊這是第二集裡頭某一話, 野中英次在此安排著實叫人折服.
並非是搞笑或吐槽功力差別, 我覺得他和其他搞笑創作者相比,
打從思考方式就完全不同, 懂得如何把荒誕不經點子用在最有效地方.

為了方便解讀, 大概要介紹一下這回的大叔主角.
大叔是個專畫鳥獸戲圖的名人, 尤其擅長畫青蛙.
這項傳統藝術自然不討喜, 而且大叔也只會畫同一種姿勢,
或許這也是專家的堅持吧.

故事就從大叔悠哉午後時光說起...

接下來請自行參考漫畫部份, 不再贅述.

以下心得涉及漫畫內容, 大致就是閒聊.
倘若尚未看完左邊這八頁漫畫, 還請先別繼續往下閱讀,
以免減損樂趣...

不得不說野中英次真的是鬼才, 時機掌握精準無比.
依照過去發展, 當小女孩回頭和大叔要貼紙時,
大叔想必又是埋首畫起一成不變的青蛙圖, 得意洋洋當禮物送給女孩,
然後發現女孩根本不是真心喜歡青蛙, 而是拿去交換或任意用掉,
最後大叔抱頭自問 "到底哪裡錯了", 或埋怨 "原來要這樣用啊".

大叔先前登場過幾次, 曾有類似演出, 想當然爾劇情就該如此發展.
"因為是野中英次的作品啊..." 大概會這樣想吧.

當讀者開始猜測發展, 野中英次就反過來給了截然不同的驚喜.
大叔為了實現女孩願望, 放下驕傲, 畫起孩子氣的玩意兒.

很意外, 很單純, 也很感人.

同樣發展在別的作品出現過了, 而且實際效果沒有很強,
因為讀者期待溫馨走向, 最後固然如願以償,
但刺激就隨之變弱, 沒有驚喜感.
充其量, 就是個平平順順的溫馨作品.

野中英次不一樣, 他知道讀者這時腦海在想些什麼.
於是, 當故事走向超乎預期, 讀者急著想知道後續時,
他反其道而行, 以發人省思的結局趁勝追擊,
猜錯結局的讀者宛若著了謎, 不知不覺睜大雙眼將故事融入心底,
氣勢一氣呵成, 說故事技巧無懈可擊.

掌握時機者, 說起故事來自然驚喜連連.

談到創作, 要寫 "黑"通常有個原則: 與其強調有多黑, 不如鋪陳有多白.
換言之, 藉由幸福述說不幸, 以冷酷反襯溫情, 亦即 "對比"的功夫.
野中英次同樣遵守這項原則, 但是他是以讀者閱讀時的想法對比故事發展,
利用作品本身累積的模式當誘餌, 手法又再高上一層.

說真的, 這部 JJ萌藝社蘊藏許多野中英次特有的說故事方式,
內容也沒有表面看來那麼膚淺單純, 只可惜似乎未受市場青睞啊.


    (全文...)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悲願達成



原本已經放棄了(血淚紀錄一號/二號), 想說最後一次試試看...
終於, 悲願達成! 能美入手.

看看這個可愛的臉, 看看這個可愛的胸, 看看這個可愛的髮型, 看看這個....
(恍神)
咳, 喜歡可愛的東西是人類的天性, 無關年齡人種性別職業宗教.

為了這張, 電玩通三姊妹從街頭鬥牛, 排球隊, 甚至到棒球隊附贈教練和板凳...
終於擺脫詛咒, 出現能美了.

希望明年也能是幸福快樂的一年.


    (全文...)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nico大百科, 萌要素列表整理


出自 nico大百科 "萌え要素・属性の一覧"這項目.

這邊總共列出三百多種既存的萌屬性(以女性角色為主), 按照五十音排列, 多有介紹.
除了常見的傲嬌之外, 還有各式各樣特殊類型, 例如: π/
畢竟 nico是相關愛好者集中的大本營, 能列在這裡頭多少也有些可信度,
所以整理一下放在下面供參考.

這張表對於想要寫角色小說, 卻苦無點子的創作者來說, 其實蠻有幫助的,
可以快速找出足以吸引讀者目光的賣點, 為筆下人物添色.
裡頭也有些稀奇古怪的萌屬性, 光是想像就覺得有趣呢.
不妨來數看看有哪些萌屬性是自己曾經喜歡過, 又有哪些算是開了眼界的吧.

基本上以五十音順序排列, 一行五項.
想知道詳細內容請點上面的連結自行檢閱.

 ア行
アイドル 青髪 赤髪 悪女 悪魔
足(脚) 兄(お兄ちゃん、お兄さん、兄さん、兄貴) アニメ声 姉(お姉さん、姉御) アヒル口
アホ毛 アホの子 あらあら系 アンドロイド(ヒューマノイド、人型ロボット) 委員長(いいんちょ)
医師(医者、女医) いとこ 糸目 犬耳 妹(義妹)
刺青(入れ墨、タトゥー) 色白 インテリ うざかわいい ウサ耳
宇宙人 うなじ えくぼ エプロン 王族(王、女王、王妃、王子、王女)
黄金水 狼耳 幼妻 幼馴染 オシャレ下手
お姉さん(おねいさん) おかっぱ(ボブカット) お嬢様 おっちょこちょい オッドアイ(ヘテロクロミア)
おっとり おっぱい(乳、乳房) おでこ( 凸 ) 弟 男言葉
男の娘 男勝り 漢女 お兄さん オーバーオール
オヤジ オレ様 娚の子

 カ行
外国人 怪盗 ガーターベルト 下級生 学生
学ラン 隠れ巨乳(着痩せ) カチューシャ 楽器 褐色肌
かぶりもの 髪の色 髪の長さ 仮面 看護師(ナース、看護婦)
関西弁 眼帯 完璧超人 管理人(寮母) 帰国子女
狐耳 擬人化 傷跡 着ぐるみ 鬼畜
着物 競泳水着 教師(家庭教師) 巨大娘 巨乳(爆乳)
競パン 切れ長(細目) 金髪(ブロンド) 銀髪 食いしん坊
クーデレ 癖っ毛 くノ一 ぐるぐる目 車椅子
黒髪ロング 敬語 化粧 ケモノ(獣人) 獣耳
軍服 小悪魔(悪戯好き) 後輩 コスプレ ゴスロリ(ゴシック&ロリータ)
コンプレックス 婚約者(許嫁)

 サ行
サイボーグ 酒飲み 鎖骨 サムライ さらし
サラリーマン、OL サンタ服 三白眼 シスコン(シスターコンプレックス) シスター(修道女)
自転車 ジト目 熟女 女王 女装
尻尾 七分袖 執事 縞パン 地味かわいい
ジャージ シャギー 邪気眼 襦袢 主婦
障碍(障害、障がい) 常識人 上級生(先輩) 処女 ショタ(ショタコン)
尻 人外 神父 スーツ 素足(生足)
翠眼 スクール水着(スク水) ス口調(ッス口調) ストッキング 素直クール
スパッツ スポーツ(スポーツ少女、スポーツマン) 政治家 生徒会長 声優
先生 性転換(TS、女体化、男体化) 制服(一覧に無いもの全て) セーラー服 絶対領域
扇子 先輩 そばかす ゾンビ

 タ行
体操着(体操服、体育着) 多重人格(二重人格) だぜっ娘 ダダ甘 縦ロール
煙草 だぼだぼセーター ダルデレ タレ目 男装
団地妻 短パン 父(父親) 乳袋 ちびっ子(チビ、小柄)
チャイナドレス(チャイナ服) 茶髪 長身(高身長) ツーサイドアップ ツインテール(ツインテ)
ツリ目 照れ屋(気弱、人見知り) ツンアホ ツンデレ 転校生
天使 天真爛漫 天然 電波 同性愛者(ホモ、ゲイ、レズビアン、薔薇族、百合族)
ドジっ娘 年増のギャップ 図書委員 トランジスタグラマー(小柄巨乳) ドロワーズ

 ナ行
泣き虫 ニーソックス(ニーソ、オーバーニー、サイハイ) ニャンデレ 人魚 人形
忍者 ぬいぐるみ 寝顔 ネクタイ ネクパイ
猫舌 猫耳 能天気 のじゃロリ 喉仏
ノーパン ノーブラ

 ハ行
バイク(オートバイ) π/ ハイテンション ハイヒール パイロットスーツ
バカ パーカー 袴 白衣 爆乳
禿(スキンヘッド) パジャマ 裸エプロン 裸ワイシャツ 裸○○
肌の色 薄幸 発達障碍 ぱっつん バニーガール
はね(羽、羽根、翼、翅) 母(義母、カーチャン) ババア 腹黒 はらぺこ
腹ボテ 絆創膏 バンダナ 半透明 半目
ヒゲ ひざ ひざ裏(ひかがみ) 秘書 非処女
美人 左利き ビッチ 姫 人妻
病弱 ピンク髪 貧乳(つるぺた、まな板) 貧乏 風紀委員
ブーツ(ロングブーツ) 武器娘 不器用 不幸(不憫) 双子
ふたなり ふともも 武道家(武術家) 不人気 不良(ヤンキー)
ブラコン(ブラザーコンプレックス) ブルマ ブレザー 文学少女 ふんどし
ヘアピン 碧眼 ぺたゆん ヘタレ ヘッドホン
ベルト 変態 ボーイッシュ 方言(訛り) 方向音痴
包帯 ボクっ娘 ほくろ 保健室の先生(養護教諭、保健医) ぽっちゃり
ポニーテール 保母

 マ行
巻き毛 マザコン(マザーコンプレックス) マッドサイエンティスト 魔法少女(魔女っ娘) 眉毛
巫女 三つ編み 緑髪 ミニスカート 耳年増
無口 無表情 メイド メカクレ メカ少女(擬人化の一大勢力)
眼鏡(眼鏡っ娘) 喪服 モンペ

 ヤ行
八重歯 野生児 大和撫子 ヤンデレ 優等生
幽霊 浴衣 雪女 幼女 嫁

 ラ行
リボン 料理の天災 ルーズソックス レイプ目 ロールヘア(ドリルヘア)
ロリ(ロリコン) ロリババア(ロリババァ)

 ワ行
ワカメ 腋 腋毛 和服 ワンピース


    (全文...)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記憶果然是靠不住的東西



昨天去逛動慢精品店, 看到一個掛布很可愛,
雖然掛布捲起來, 只看到小張的範例圖,
可是還是依稀有些印象.

回家後越想越可愛, 想要問這是哪個作品,
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就靠那幾秒印象試畫,
幾經修改後, 大概弄出成品, 拿這圖去問.

死魚眼愛麗絲配色金長髮少女頭上有黑蝴蝶結身邊有貓手勢拉起...
大概是這樣的印象.

幸好有人看得出這在畫什麼, 指點迷津,
作品名稱: 祝祭のカンパネラ
出處: 電擊姬2010/10月號

拿了原圖再來和短短瞬間印象畫出來的相比, 唔, 記憶真是不可靠的東西.


    (全文...)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最後的蘇格蘭王



這是由小說改編的電影, 以虛擬人物來看一九七零年間烏干達獨裁領導者阿敏.

電影裡飾演阿敏的那個演員表現超生動, 我覺得這人物好像整個活起來了,
看了資料才知道2006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DVD蠻用心的, 居然拍了額外三十分鐘的介紹短片, 讓讀者認識歷史上的阿敏,
還有烏干達人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看完後心情還挺感慨的.
阿敏號稱屠殺了三十萬反對者與異族, 卻同時貼近民眾, 熱情風趣.
出身烏干達的他在殖民時代曾加入英軍, 也自認是蘇格蘭的一份子,
甚至自封最後的蘇格蘭王(可惜電影把這段剪掉了. 只能從附錄看到),
在位期間不斷對蘇格蘭獨立問題放話支持.

這個人物比起其他強權獨裁者來說, 實在是太戲劇化, 反而更像是虛擬作品裡的角色.
電影劇情幾乎都是拿歷史事件改的, 我本來還有點懷疑這種電影類型不會有人想看吧,
但實際看過後, 真的覺得劇中阿敏的形象很鮮明, 而歷史紀錄的他也讓人震撼.

總之這是不錯的電影.


    (全文...)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閒聊)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過得很精彩


冒險對於人生來說, 就像是調味料.
無論過得優渥富裕備受呵護, 或是流離顛沛餐風露宿,
人生過得好或不好, 那些是本質的問題, 換句話說, 好比是食材.
既然有山珍海味般的成就者, 自然也有乾癟寒酸的落魄人, 這是難免.
然而, 冒險這個元素添加進來後, 可以讓這道菜變得更加美味誘人, 齒頰留香.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塊上好的肉或是優質鮮魚, 但我們卻能為自己人生添加點冒險.

一如以往, 我午後騎車出門, 看著相同的風景, 相同的人群, 相同的自己.
來到目的地, 我停在相同的位置.

今天, 我的生命撒入了大量胡椒.

※ ※ ※

我的機車鑰匙在這段路程上, 飛走了.

是的, 你沒看錯, 飛走了, 連同小小的警報器一起飛走了.

在這之前, 我就覺得老車鎖頭有點鬆, 也總是認為騎車時振動得很厲害,
原先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問題, 加在一起後成為巨大的驚喜.

沒有機車鑰匙, 但是車子依然在發動狀態, 彷彿拒絕就此休息.

我在腦海把今天的路程重新畫過一遍, 那是一條平凡無奇, 我來回超過六年的路段,
人事物依舊, 但現在我要更仔細地注視這片土地.

我把路徑分為兩段, 前半段是由家門口出來沿著小巷到大馬路邊,
後半段是大馬路到目的地, 我只打算趁著第一時間搜尋後者這段,
經過簡單的探索後, 什麼都沒找到, 但並非毫無所獲.
我發現熟悉的樹下長出了新芽, 水溝蓋在陽光照射下微微反光,
看到落葉看到水漬看到野狗懶洋洋地睡午覺, 也看到了這段路程一直呈現,
但不曾對過路者炫耀的平凡一面.

車鑰匙沒有找回來, 但是我覺得開啟了內心的另一道門.

把車子丟給機車行, 老師傅笑得很開心, 年輕小伙子似乎歷練不夠, 一臉茫然.
騎著對方借我的車子回到買午餐的老地方, 阿婆一見到我就問,
"我剛才看你騎過去, 怎麼又回來了." 我對阿婆解釋明白後,
阿婆也笑了, 娓娓道來一模一樣的經驗, 講到備用鑰匙放在抽屜的小瑣事.

我發現阿婆和機車師父的笑臉是一樣的, 不知不覺間, 我的笑容也和他們變得一樣.

小小的冒險讓午後時光瞬間活躍了起來, 這只是漫長人生裡的一口驚喜與意外.
但就是因為這味道總是嚐了才能體會, 因而人們還是會繼續嚮往新的冒險.

不刺激, 而是淡淡甜味.

※ ※ ※

附帶一提.

其實我這段路上有個賣飲料的攤子, 是一台小貨車, 停在路邊, 在車廂後面擺張桌子,
只賣兩種產品: 冬瓜茶和洛神茶. 老闆是個年輕人, 總是站在攤子邊,
對著所有來來去去的路人大聲喊著 "早安", "謝謝", 以及 "祝福你"這些話,
而不是喊他的冬瓜茶有多濃厚, 洛神茶是古法釀造.

我買過, 蠻貴的, 而且真的是老口味, 只是很少為了這件事情停下來.

我回頭找鑰匙時, 想說因為這項小意外, 今天特別和他支持一杯吧,
可惜他剛好不在攤子旁, 可能去上廁所吧, 於是少了段 "冒險"的小趣味, 有些可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