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心得(一千六百四十九): 替死鬼



作者: 井士 / ekao
出版: 角川
連結: 第四屆得獎作品總覽(站內介紹)

替死鬼是第四屆(或稱兩岸協辦首屆)角川輕小說大賞銅賞得獎作.
與坊間流行作品風格大異其趣, 由替死的主角走進其他人的生命之中,
利用三天附身期間認識對方困境, 進而替被附身者逃離死劫的青春之作.

有別於其他作品心得討論, 以下內容乃是整理多人討論而得.
本書經由我與嗜食推理文學的友人 A子分別以速讀和精讀兩種方式閱讀,
並與作者和其他在場人士互相討論與交流後, 挑出比較能形成共識的部份當作心得.
在此並感謝作者井士老師在聚會時捐贈隱藏版簽名書.

主角, 二十三歲大學生, 因車禍陷入昏迷, 因而成為 "替死鬼",
會自動附身於面臨死劫的陌生人, 體驗對方離別人世時的痛苦.
為了不再親臨死亡威脅, 主角決定善用附身的七十二小時內,
替被他附身者逃過死劫, 甚至進而改變對方人生.

這一次, 主角發現自己附身在飽受霸凌的高中生身上...

這部作品給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錯, 開場生死題材很顯眼,
附身機制和替死規則簡單明快, 劇情還很陽光, 很青春,
主角運用各種方式替被附身者解決當前困境,
被附身者之後也確實有所改變, 跨出了全新的一步...

然而, 閱讀過程中卻有種濃烈的厭惡感.
即使是我喜歡的題材, 即使這本有出色的規則與架構,
即使插畫十分精良, 即使劇情最後走向青春陽光...

但是, 這作品卻不討喜. 為什麼?

簡單討論後, 直接向作者請教這部作品, 尤其是第一本想要傳達的概念.

 成長階段難免有專屬於這年紀的煩惱, 大抵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旦變成大人(主角年紀)後, 回首前程, 或許會發現問題沒這麼嚴重,
 倘若徬徨時能提起勇氣跨越一步, 世界依舊海闊天空.
 替死鬼適時替煩惱的孩子推了一把, 讓他們無意間跨出這步,
 讓少年少女們往前走.或許這三天附身經歷會遺忘,
 但只要記得跨出去後的世界是多麼美好, 少年少女永懷這份勇氣,
 勇敢邁向未來.

我很喜歡這樣的概念喔, 說真的.
然而這也點出本書之所以在傳達主旨時, 會明顯感到不悅感的主因.

因為, 這本書名叫做 "替死鬼", 而不是 "水桶聯盟".
成也替死鬼, 敗也替死鬼.

替死鬼這類作品大致有兩種發展方向, 其一是以事件當事人為主,
另一種則是以執行者 -- 可能是替死鬼, 可能是偵探... 為主.
前者與作者討論後得到共通作品範例是 "走馬燈株式會社",
在這種模式中, 焦點放在形形色色的求助者, 走馬燈只是個機制.
至於後者, 賣點則放在主角如何解決問題上頭.

很明顯, 作者預定的目標是前者, 希望由霸凌集團的轉變,
為讀者帶來勇氣, 抒發純真而溫馨的感動, 甚至成立 "水桶聯盟",
讓原本針鋒相對的孩子們能攜手合作... 這種劇情轉變非常溫馨而正面.
可惜的是, 本作卻以後者為基礎下筆, 採取容易代入主角的第一人稱,
反而引出這類視角最大的限制 -- 視野狹隘.

主角附身時, 被附身者沒有自我, 任由主角發揮, 當主角離開後,
被附身者礙於設定, 無法再透過第一人稱視角表達內心感想,
劇情雖然安排讓這些孩子有所改變, 卻只能再透過主角 "觀察",
而無法 "親身體會". 換言之, 讀者只能看清楚替死鬼主角身邊事物,
一旦主角解除附身, 被附身者的轉變與心情就很難傳達給讀者知道.
這種視角差異所導致的矛盾現象, 正是主旨無法傳達的關鍵因素.

通常面臨這種問題時, 可以考慮在章節間以短章切換視角處理,
或刻意淡化主角的言行印象, 舉例來說, 把主角強勢的對話盡量內隱,
拔掉對話框, 改以手勢或細微舉動淡化主角的印象, 把主場還給配角,
也就是讓第一人稱主角兼具觀察者的身份, 或許能改善視角狹隘的盲點.

把替死鬼當成主視角的另一項缺點, 就是放大了敵我差距.
主旨原本是希望 "透過一點點成長, 讓孩子跨過這步, 進而成長".
卻又為了讓讀者扮演主角替死鬼時可以爽快一些, 刻意讓主角無所不能.
正如主角預言, 他的對手是一群小屁孩, 他也確實教訓了這群小屁孩一頓.

小奸小惡固然惹人憎, 但大俠自詡瀟灑對囉嘍逞威風, 同樣不討喜.

經討論後, 作者表示最初設定就是為了強調 "一點點小成長"這概念,
所以主角年紀稍微大一些, 因為寫過推理作品因而頭腦也不錯,
先前幾次替死經驗可能也讓他累積不少實力, 還巧遇隱性的天才夥伴...

全部都優秀一點點, 加起來其實就很多了說.

棋逢敵手才能鬥智鬥力, 一面倒的屠殺並不精彩.
全能主角大戰小屁孩, 即使贏了也不光采, 甚至很不真實,
主角在第一集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卻還要故意裝弱好讓戰局看起來精彩,
這反而會讓其他角色表現更加刻板, 淪為展示主角功力的踏腳石.

萬能主角第一人稱視點對這作品最傷的一點, 果然還是 "認同感".

由替死鬼立場出發, 主角有勇有謀替附身者逃離死劫, 只因他不想替死.
換句話說, 主角的言行舉止並非出自於認識被附身者或同情其遭遇,
充其量, 主角剛開始就是順手幫個忙, 讀者將自己帶入這種身份,
恐怕沒辦法感同身受, 畢竟只有三天, 沒得爽, 可能也沒有後續.

倘若讀者由被附身者的立場來思索這故事呢?

依替死鬼機制, 被附身者三天內毫無自我, 完全就是個任主角控制的傀儡,
事過境遷後, 因為依稀記得自己這段期間做了什麼事, 因而產生勇氣...
然而, 這些被附身者都是 "被拯救者", 過程中並沒有 "自救"的機會.
替死鬼的確是個轉變人生的契機, 但並非出自當事人的勇氣或意志,
宛如上天施捨的奇蹟, 替死鬼越風光, 與當事人落差就越大,
連帶導致被附身者之後的轉變也變得毫無說服力, 彷彿就是為了成長而成長,
好比電腦程序一環扣著一環, 沒有掙扎, 沒有思想, 沒有人類特有的脆弱情感.

萬能主角因應替死機制刻意施捨恩惠, 正是本作品最嚴重的致命傷.

身為替死鬼的主角利用附身三日替當事者決定了人生未來走向,
行為舉止完全出自於一廂情願, 甚至刻意保持高高在上姿態,
對於十來歲, 最能體會第一集故事情節的少年少女讀者來說,
這種 "我就是為你好, 所以幫你做了這些事"的心態,
正是他們日常生活深惡痛絕的善意管制, 或依老賣老.

被大個幾歲的全能主角任意安排與教訓, 恐怕沒有哪個青春期的孩子能服氣吧.
這年紀的讀者特別敏感, 沒有人甘願當個被支配者 -- 即使出自於好意.

平心而論, 替死鬼是一部奇特的佳作. 若單純以 "喜歡"和 "不喜歡"評價,
我的答案是 "喜歡", 因為這部在系統架構與劇情安排都有不錯表現,
但 "喜歡"之餘, 卻也覺得這部作品因為書名而採用了替死鬼主角第一人稱視點,
而充滿矛盾 -- 失衡的對決, 廉價的奇蹟與施捨, 看得見主角活躍卻看不到當事人轉變...

因此, 閱讀 "替死鬼"一書必須超脫 "替死鬼"的視點, 才能豁然開朗.

假使把替死鬼視作一種機制, 聚焦在故事最後因應而生的 "水桶聯盟",
這部作品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也比較能感受到原本想表達的 "一點點成長"概念.
不可諱言, 替死鬼對當事人而言是自己沒得參與的奇蹟,
但無心插柳而成的 "水桶聯盟"卻可以是被附身者專屬的舞台,
或許有朝一日替死鬼將遇到挫折, 或許主角也會開始如同凡人因感情壞事,
屆時能帶給讀者勇氣的或許不是替死鬼或毫無感情的廉價奇蹟,
而是歷經七十二小時替死體驗後, 打從心底成長 "一點點"的少年少女們.

這種 "一點點成長的浪漫", 正是替死鬼系列獻給讀者的醍醐味.

或許首次閱讀時, 替死鬼過於搶眼的表現會另這部作品溫馨劇情相形失色,
但若再次閱讀時, 能夠試著體會其他角色的心情與成長, 替死鬼第一集其實是很青春,
很暢快的校園喜劇, 而且非常貼近生活喔.

期待這系列後續表現.

9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怎麼這樣說呢

「閱讀過程中卻有種濃烈的厭惡感」

太偏激了吧

這本不錯啦

The R 提到...

下面有解釋啊, 這本風格和走向我很喜歡, 而且規則架構也蠻棒的, 青春趣味同樣投我所好... 但閱讀時會有討厭感. 因為主角實在很難讓人喜愛, 甚至有時過度表現, 非但沒什麼正義使者感覺, 反而還惹人厭.

這本我的評價比 "不錯"好一些, 然而這項瑕疵卻很難不影響整體評價. 我會推薦給其他同好閱讀, 但也會在他們停下來時提醒別太執著在主角的視點上.

匿名 提到...

突然覺得插畫風格很像爆漫王

匿名 提到...

有點扯.......

The R 提到...

心得感想歸心得感想, 僅供參考, 實際上有趣與否還是要親自看過才算. 這本我覺得蠻值得嘗試, 雖然網路上評價普遍不佳, 但這些小缺失其實在反覆閱讀時就不會那麼礙眼了.

老實說, 替死鬼算是倒吃甘蔗類型的作品, 第一本前半部的確有明顯的缺失, 但完整閱讀後會有越來越順暢,漸入佳境的樂趣. 如果有機會的話, 還是推薦試試看.

匿名 提到...

哪有普遍不佳?R大的才不佳啊

我是沒買啦,荷包....

插畫讓我很心動

The R 提到...

這本彩色插畫很不錯, 稍微少了一點有些可惜. 黑白主要是人物肖像畫, 放在章節之間, 角色神韻捉得很不錯喔.

匿名 提到...

其他本書評到底出不出

The R 提到...

啊, 完全忘記了.
等等來收發處問看看, 說不定已經寄來很久了...